动力电池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未来三方面破局迎新机遇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势头迅猛,动力电池产业也相得益彰,呈现的竞争态势日趋激烈。根据相关预测,到202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会有1300万辆,我国将会达到356万辆。
而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核心零部件,成本占整个电动汽车的40%以上。电动汽车的发展,同样助推着动力电池的发展。预计2020年我国国内动力电池总需求约90GWh,预计到了到2025年我国动力电池需求量将达到310GWh。
2016-2020年我国动力电池需求量统计情况及预测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7年中国动力电池行业产量统计分析
近几年,我国动力电池行业产量飞速发展。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动力电池PACK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动力电池行业产量仅为0.03GWh。2014年我国动力电池行业产量达到3.64GWh。到了2016年我国动力电池行业产量超30GWh,截止到2017年我国动力电池行业产量达到了44.5GWh。
2009-2017年我国动力电池行业产量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7年中国动力电池市场产值规模统计分析
2009年我国动力电池市场产值规模约1.26亿元。2014年我国动力电池市场产值规模接近100亿元。到了2015年我国动力电池市场产值规模达到338亿元。截止到2017年我国动力电池市场产值规模达到了725亿元。
2009-2017年我国动力电池市场产值规模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8年中国动力电池市场发展预测
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EV+PHEV)动力电池装机总电量约36.24GWh,相比2016年28GWh的数据,同比增长约29.4%。2017年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前十的企业分别是:宁德时代、比亚迪、沃特玛、国轩高科、比克动力、孚能、力神、国能、亿纬锂能、智航。预计到2024年,我国动力电池产量将达到194.9GWh,动力电池产值规模将达到1368.2亿元。
2018-2024年中国动力电池市场发展预测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8年我国动力电池市场格局“双超多核”
即:宁德时代、比亚迪作为双核心,紧随其后的是合肥国轩、上海捷新、孚能科技等次主力厂家,前十名企业市场份额占据80%以上。值得一提的是,宁德时代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宁德时代一家的装机量,超过行业第二比亚迪和行业第三国轩高科总和,比亚迪则稳中有进,份额上也在逐步增加。
在电池类型方面,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电池企业,2018年,三元锂电池占其总装机数量的83%,本月的占比为81%。比亚迪的磷酸铁锂产量在2018年至今装车达到40%,体现了大巴的需求。5月,比亚迪实现大翻身,磷酸铁锂成为主要的贡献。10月的比亚迪乘用车表现较好。
目前动力电池行业三大主要问题分析
1、原材料价格急剧上涨。作为对于原材料价格敏感的工业成品,近年来动力电池受到上游钴价带来的成本提高,在过去的2017年,钴价呈现出翻倍上涨,从2016年底的27万元/吨涨至2017年底的53.4万元/吨,今年一季度一度达到80万元/吨。即便动力电池厂家的产能比较优质,但同样不得不饱受毛利率下滑的困扰。
另一方面,动力电池在定价方面同样也将承受压力,据说明年车企在采购上将进一步降低成本,这又将进一步压缩动力电池厂家的盈利空间。
2、补贴政策行将落幕
事物普遍具有两面性,国家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崛起的关键所在,在过去所提供丰厚政策补贴,以及庞大的汽车市场,使得我国的动力电池厂家产能与效能急剧膨胀,一举将日本、韩国等企业甩在身后。
然而,近些年我国政府的补贴政策持续退坡,甚至计划于2020年以后完全取消对电动汽车的补贴政策,这将大大降低动力电池厂家的盈利空间。例如,一辆10米以上的快充类纯电动客车,在2016年时能获得46万元的补贴,到了2017年,补贴削减为20万元,再到2018年,补贴只剩下13万元。
3、产业链短板突出
不可否认,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取得了十足进步,成绩辉煌,在技术的发展同样无可指摘,但与韩国、日本等跨国企业及前沿科技相比较,电池产品性能、质量和成本仍难以满足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普及需求,尤其在基础关键材料、系统集成技术、制造装备和工艺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产业链的短板将在中长期内限制我国动力电池的发展,应当引起重视。
拐点已至,未来三大方面破局
1、创新政策,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我国政府应当在政策补贴与刺激市场竞争之间寻求合理、有益的平衡点。除了资金补贴,还要坚持创新机制,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鼓励电动汽车的发展,例如路权方面、税收方面、运营补贴方面、分时租赁等新的商业模式方面。
与此同时,“要致富先修路”,政府还应加强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在整体建设布局上构建形成智能化的多网融合的可再生能源网和传统的发电网,进一步降低电力成本;在便利性方面,持续推进充电站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电动汽车的普及化、大众化做好先行工作。
2、集中优势,提升产业链深度
要想电动汽车能够长远发展,光有技术还不行,还需要有庞大的产业能力的支持,中国制造的实力更应该体现在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完整产业体系,还有具备国际影响力的民族品牌之上。
由此可见,动力电池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共赢大势所趋,市场如此巨大,仅靠单一企业难以独领行业发展。未来市场将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强者恒强”,只有拥有雄厚技术积累、足够资金支撑、理性的市场定位以及能够对市场快速反应的电池厂商才能占得先机,赢得市场。
3、多方联动,政用产学研合作新机制
电动汽车的发展,不仅仅关系到国家对外开放的国际竞争力与环境保护,还关乎社会民生、居民出行。为此,作为核心部件的动力电池更应该整合社会的的优质资源,在上下游产业之间应建立有效运行的政产学研合作新机制,在关键性技术方面集合众人的智慧,在知识产权许可和保护等方面发挥群众的监督,在标准研究、政策措施建议等方面加强交流与沟通,以期通过共同努力,进一步提升动力电池产业技术创新力和市场竞争力。